依托课例深研讨 名师引领促成长
——光明区小学语文第四组名师课堂教学专项能力提升研讨活动
澄明清秋,云高天阔。11月13日上午,杨娜名师工作室和李晓青、董波、赖利峰三位名师微团队工作室的成员齐聚凤凰学校,参与课堂教学专项能力提升研讨活动。时值周末,学员们仍凝心聚神,热情不减。
活动由光明区白花实验学校的陈俊丽老师主持,先由各名师工作室一位骨干教师说课,然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点评,最后由福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老师进行评说指导。
说课展示,切磋交流
来自杨娜微团队工作室的陈诗书老师说课的主题是《感悟语言 探寻秘妙——<读不完的大书>第一课时》。“初读,知内容;品读,感语言;悟读,探秘妙;细读,仿写法”陈老师带着学生在文本里走了一个来回,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识读法,读懂段落明写法,循序渐进初用法,及时反馈巧用法、归类摘抄累好词。
来自李晓青微团队工作室的罗炳尧老师围绕主题《突出语用,讲好民间故事》,以《猎人海力布》为例展开说课。他设置了“为猎人海力布写颁奖词”的情境任务,通过问、说、评等环节,引导学生聚焦重点片段,借助复述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来自董波微团队工作室的陈颖祺老师紧扣《读写联合,思美共振》主题谈《月迹》教学设计。她带着学生经历“初读词串,寻迹识美;再读文段,追月赏美;聚焦通感,品味奇妙感觉;联读作家,聚焦结尾”四个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寻找作者童年寻月的线索;在对比阅读中,体会月迹的美态和作者细腻的感受,进而达成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深刻含义的目标。
来自赖利峰微团队工作室的李嘉玲老师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为例,讲述团队习作研究方向的基本教学思路。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巧妙“教结构用结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对比例文,归纳写法;再巧用学生资源,评点练笔片段,巩固写法。“读、悟、练”一气呵成。
名师点评,同思共研
“课不评不活,教不研不精”。四位名师主持人对骨干教师的说课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点评,高度评价了研讨团队“聚焦语文要素,实施整体教学”的备课思路,肯定了四位说课老师落落大方的仪态,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逻辑严谨的教学设计。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光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娜老师强调各微团队工作室在之后的磨课重建中,要精准利用好教材、充分把握学情,找准学生的痛点和难点。
专家指导,引领教学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福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老师。他提出,教学要“抓大方向”,统编教材要教得精准,不要面面俱到。他依托《读不完的大书》《猎人海力布》《月迹》《习作例文》4篇说课文本,就如何紧扣民间故事、散文、习作单元等各类文体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展开述说。白老师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他强调,老师教学生就要真的吃透文本,明确每个文本的教学指向。站在学生的角度,追求一个习得的课堂,生成的课堂,一个让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
总结归纳,再履新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白皛老师的发言既有宏观的教材解读,又有微观的文本指导。研讨活动结束,老师们仍意犹未尽!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杨娜老师赞言表谢,感谢白皛老师的精准指导,慷慨分享。并勉励在座的学员们要不忘初心,抓住契机,奋发上进,努力成长为博览群书、广纳百川,有底气,有眼界,有根基的语文教师。
我们都是语文道上的行者,问道语文,孜孜求索,思者先行,行者无疆。愿前行路上,名师微团队工作室的小语人都能拥抱语文世界的满园花开。